2009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这说明
A.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
C.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种观念()
A.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古代罗马人关于“法”留下了很多论述,其中体现了“法治”原则的是()
A.一切法律都和人或财产有关 |
B.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 |
C.我因为感觉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 |
D.法律的功能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 |
20世纪20年代,凡尔赛体系有过两次重大调整。这两次调整分别是( )
A.道威斯计划、《洛伽诺公约》 | B.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
C.鲁尔危机、《洛伽诺公约》 | D.《洛伽诺公约》、《非战公约》 |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