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丽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 实验要求 |
区分羊毛绒和棉线 |
区分食盐水和稀盐酸 |
区分硝酸铵粉末和氧化钙粉末 |
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
| 方案 |
灼烧闻气味 |
滴加酚酞试液 |
加水 |
灼烧闻气味 |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肥皂水搅拌 |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 C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 D |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下列对图示实验或现象的分析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
|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
| C.丙图: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所以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 |
| D.丁图:由于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因此白磷能在水下燃烧 |
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X能与稀盐酸反应;Z能从Y的化合物溶液中将Y置换出来,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Z、Y | B.Z、Y、X |
| C.X、Y、Z | D.Y、Z、X |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
| A.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
| B.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
| C.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 |
| D.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 |
哈尔滨地铁1号线所用B型车通常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下列有关铝合金和不锈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不锈钢的硬度比生铁的硬度大
②铝合金和不锈钢都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③金属铝是从自然界中的铝土矿经过冶炼得到的
④不锈钢除了含铬和锰两种金属外,还含有少量的碳等
|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