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等“八项规定”的制定与实施深得人心,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某高三·一班同学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学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尽量减少消费。
同学乙: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要求,它与反对铺张浪费是相互矛盾的。
制定规定仅仅是一个开端,怎样落实还需要领导干部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需要舆论、社会、公民等方面的监督,督促广大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15分)
(2)作为一个公民,你会怎样督促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11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氏族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多年来,河北衡水市明确了衡水湖的保护和开发,始终坚持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目前,衡水市已经形成“保护为了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为了更好地保护”的发展思路,工作重点都放在了保护和恢复方面。据说,衡水湖开发规划很快就会被有关部门批准,届时100多亿元将会投资在这片美丽的水域。衡水湖开发能否避免重蹈其他景区野蛮开发的覆辙?能否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开发?能否真正做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可持续开发利用?不少人担心:衡水湖明天会是什么样?
(1)衡水市“保护为了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为了更好地保护”的发展思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请运用哲学常识,为衡水湖的开发利用出谋献策。

2004年11月,在陕西召开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指出:距离2010年只有6年的时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为了实现中国政府的承诺,必须与贫困进行最后的斗争。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解决目前的贫困问题难度更大,任务异常艰巨,不可有任何的松懈和麻痹。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以实施整村推进计划为切入点,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以培训为切入点,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努力调整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步培育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与贫困进行的斗争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请简要分析。

我国的水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实施远距离跨流域调水是中国为解决缺水地区“燃眉之急”的一大举措,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远程跨流域调水最频繁的地区。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条河调水不要超过20%,用水不要超过40%,否则会直接导致河流丧失自我净化能力,最终导致水资源的根本枯竭。
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国际上关于调水极限的观点给我们的警示。

A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办企业中有80%以上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受天灾的影响,一部分刚刚脱贫的农户重新返贫。然而该县大搞“形象工程”,县城大街两旁栽满300元一株的棕树,200元一株的茴香桂,长达54千米的公路两旁每隔两米就有一株塔松,临街所有建筑不论住房还是公厕,全部漆成红色;一些农民在山上培养食用菌,但县里以搞“七乡八镇百里菌长廊”为由,勒令他们搬到公路两旁,造成食用菌大幅减产,使百姓怨声载道。
B县原属贫困县,但该县从本县实际出发,狠抓粮食生产,使粮食产量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在此基础上,搞多种经营,农民收入6年增长4倍,实现了整体脱贫。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县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A县应怎样做才能实现脱贫?

某地遭特大水灾,面对灾情,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这是天意,人没法子。”第二种人说:“多年辛苦白费啦,荒年已成定局,无法改变。”第三种人坚定地表示:“灾害虽已发生,这是事实,但以丰补歉还是大有可为的,要自力更生战胜自然灾害。”
结合以上议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种人各属什么哲学派别?(6分)
(2)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评析这三种人的观点。(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