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峡》与《答谢中书书》,。(1 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芨.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乌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虽乘奔御风( ) (2)哀转久绝( ) (3)四时俱备(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5)至于夏水襄陵(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____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
句子。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薛谭学讴(1)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2)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学讴》)
注:(1)讴:唱歌;(2)抚节:打着拍节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卒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③未穷青之技之:
④薛谭乃谢求反反:翻译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学习”,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弗之怠()(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会有土寇()(4)州官使试于一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停顿。
(1)以 是 人 多 以 书 假 余(2)自 谓 可 使 千 里 成 沃 壤甲文中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甲】【乙】两文分别叙述了宋濂和刘羽冲的读书情形,你认为侧重点有何不同?并从他们读书的经验教训中,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鱼我所欲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获得 |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消除祸患 |
C.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 |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因贫穷而感到困乏 |
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下面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其中“义”的意思就是指为人处世要讲究义气。 |
B.文中的“是心”和“本心”意思是不一样的,前者指舍生取义之心,后者指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失义之心。 |
C.文章举了两个事例,并形成对比关系,其中“不食嗟来之食”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
D.文章开头用比喻手法和排比句式引出论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
舍生取义历来是中华民族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历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精神境界。请从中国历史上举一个这样的人物,并写出体现他舍生取义精神的一个名句或者一个事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彭雪琴力崇俭朴,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巡阅长江时,每赴营官处,营官急将厅事陈设之古玩及华焕之铺陈,一律撤去,始敢迎入。副将某以千金购玉钟,闻公至,捧而趋,砰然坠地。公见之,微笑曰:“惜哉!”副将悚服,不敢仰视。……
有人谒之于西湖“退省庵”①,公衣茧绸袍,加羊毛外褂,已裂数处,冠缨作黄色。室中除笔砚外,惟竹簏二事②。久之,命饭,园蔬数种,中置肉一盘而已。
【注释】①退省庵:彭雪琴晚年休憩之所。②事:件。下列选项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 | B.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 |
C.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 | D.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谒:数:写出“副将悚服,不敢仰视”的大意。
彭雪琴的俭朴,表现在什么方面?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结合文意谈谈彭雪琴的俭朴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①,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②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④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⑥。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割脖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2分)
A.无贵贱一与文等(相同)负势竞上(争着) |
B.孟尝君已使使存问(派)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
C.遗其亲戚(赠送)杂然相许(答应) |
D.辍食辞去(停止)月色入户(门) |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屏风后常有侍史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B.遗其亲戚其真无马邪 |
C.以饭不等以塞忠谏之路也 |
D.以故倾天下之士荆之地方五千里 |
下列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从“孟尝君养士”中,可见孟尝君礼贤下士的美好品格。 |
B.文段对孟尝君多用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他对士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
C.孟尝君让“天下之士”倾心的原因是他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富的待遇。 |
D.文中客“自刭”是因为误会孟尝君,认为他“饭不等”,有私心、轻视人而羞愧自杀。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