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张某由于对同事孙某不满,多次在不同场合对孙某进行侮辱、诽谤。对这种行为
A.孙某只能对张某进行道德谴责 |
B.孙某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C.张某若知错能改就不必追究了 |
D.孙某可以以牙还牙,讨回公道 |
从先秦至近代,小康思想作为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盛行千年而不衰。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
A.建立“升平之世” | B.建立“大同社会” |
C.建设“小康之家” | D.实现“共产主义” |
关于20世纪我国看时间的方式有这样的说法:60年代在天上(看太阳高低),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B.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
C.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 D.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
中国“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的成功标志着()
A.我国掌握了航天的基本技术 |
B.实现了我国航天工程的全部计划和目标 |
C.我国是世界上惟一能够独立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 |
D.我国的航天科技已经很发达了 |
2006年按汇率法计算世界180个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结果。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居世界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08位。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说明人口膨胀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
③表明我国刚刚迈人小康的门槛,还是低水平的小康
④表明我国全面小康已经实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70年代人们见面忙问:你吃了吗?80年代人们见面总问:你“发”了吗?21世纪这10年,问候语又增加了新内容:你“搬”了吗?你“中”了吗?你“上”了吗?从上述问候语的变化中,我们感受到:如今()
①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②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③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
④我国人民仍处在贫因线上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