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热议。“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社会管理问题,还是公民文明素质问题。这需要我们
| A.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
| B.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
| C.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
| D.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 |
2011年底,山东省美术馆、全省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如果让你就此写一篇新闻稿,你拟定的标题是
| A.满足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 | B.加强文化传播,增强文化渗透力 |
| C.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 | D.展示文化魁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
在2011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上,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李君如表示,"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在人权问题上的认同。"这要求我们
| A.必须认同本民族文化 | B.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 C.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 D.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
自唐朝初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便成为固定的节日,历经一千多年,吃月饼、
中秋祭月等习俗保留至今,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 C.传统文化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 |
|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始终不变 |
2011年6月10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安徽周"安徽经贸旅游推介会在意大利罗马隆重举行。大会集中签约33个项目,总投资18.1亿美元。这体现了
| A.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B.文化发展已经济发展为基础 |
|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2011年11月2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德班开幕,中国为使世界气候大会取得成果,表现出极大诚意,做了大量工作。这表明
|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
| B.中国为联合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 C.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
|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己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