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
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C.蚯蚓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递的表述错误的是
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行为信息 |
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
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
D.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
B.激素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起到了协同作用 |
D.农田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 B.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 |
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 | D.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 D.物种组成及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