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元素 |
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 |
A |
负二价的A元素的氢化物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液体,其中A的质量分数为88.9% |
B |
B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充满 |
C |
C原子的p轨道半充满,它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盐X |
D |
D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其最高价氧化物为分子晶体 |
E |
E元素的核电荷数等于A元素和B元素氢化物的核电荷数之和 |
(1)元素Y是C下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比较B、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B) I1(Y)。
(2)E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盐X的水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元素最高价含氧酸一定比D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填“强”或“弱”)。
(4)C单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 ,C的氢化物在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出现反常,其原因是
(5)用高能射线照射液态H2A时,一个H2A分子能释放出一个电子,同时产生一种具有较强氧化性的阳离子,试写出该阳离子的电子式: ,
写出该阳离子与硫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形成甲烷—氧气燃料电池,该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4+2O2+2OH-=CO32-+3H2O,试写出该电池的两极反应式。
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104。将0.1molA充
分燃烧后,将产物依次通入足量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增重7.2g,氢氧化钠溶
液增重17.6g。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分子式是。
(2)A能与钠反应,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3)A与浓硫酸共热可生成一种由五个原子构成的环状化合物B。写出化学方程式
。
(4)A与浓酸共热还可以生成一种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合物C。写出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利用C可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D,D的结构简式是。
(5)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经测定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CH3,两个—CH—;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现象。写出E与Ag(NH3)2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灾难。合成类固醇是奥运会医学委员会
于1984年公布的违禁药物之一。从结构上看,类固醇是一类含有环戊烷多氢菲核(如I式)基本结构的化合物。这类药物之一的-烷基化睾酮衍生物如康力龙(其结构简式如II式),由于其分子中
-碳上烷基的作用,此种药物具有对肝功能明显的损害作用,甚至有引起肝癌的毒副作用,因此属违禁药物。
(1)康力龙分子中共有个碳原子。
(2)用I式中给碳位编号的方法给II式碳原子定位,其中位的编号是。
(3)已知I式能使溴水褪色,则其可能产物的结构简式为(未参加反应部位的碳环略去不写,但反应部位的碳环上碳位编号至少要标上两处)。
在真空中,用高能电子轰击一种气体分子时,分子中的一个电子可以被轰击出去,生成阳离子自由基。如苯甲酸分子被轰击:
C6H5COOH® C6H5COOH++e
其阳离子的式量与所带电荷数之比()为122(即
),与此同时,这样的离子还会被轰击成其它形式的碎片离子(都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各有它们的
;由苯甲酸形成的碎片离子按所测得的
大小排列有:122、105、77、51……。
![]() |
碎片离子 |
有关反应 |
105 |
C6H5CO+ |
C6H5COOH+® C6H5CO++OH |
77 |
C6H5+ |
C6H5CO+® C6H5++CO |
51 |
C4H3+ |
C6H5+®C4H3++C2H2 |
…… |
…… |
…… |
现有中学常用的有机化合物A,仅由C、H、O元素组成,通常A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溶于水,加热后能逐渐溶于稀NaOH溶液或稀H2SO4溶液,冷却后不再析出原有的液体。若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气体A分子时,在70eV下可得为88、73、61、45、29、27、15等的离子(均只带一个正电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分子式是 ;
(2)为88的离子是 ;
(3)为15的离子是 。
W、X、Y、Z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外的4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Y和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Y、Z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W、X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3倍。由此可知:
⑴写出元素符号:W为_____,X为____,Y为_____,Z为____。
⑵W2Z是由________键组成的分子,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
⑶由Y、X、W组成的物质中有____________键和__________键组成的___________化合物。⑷Z的最高价与X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下同),W2Z属于_____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