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俗名“大苏打”,又称为“海波”。在纺织工业中用于棉织品漂白后的脱氯剂、染毛织物的硫染剂、靛蓝染料的防白剂、纸浆脱氯剂、医药工业中用作洗涤剂、消毒剂和褪色剂等,它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加热易分解。工业上常用亚硫酸钠法、硫化碱法等制备。某实验室模拟工业硫化碱法制取硫代硫酸钠,其反应装置及所需试剂如下图:
实验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开启分液漏斗,使硫酸慢慢滴下,适当调节螺旋夹,使反应产生的SO2气体较均匀地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同时开启电磁搅拌器搅动。
②至析出的硫不再消失,控制溶液的pH接近7时,停止通入SO2 气体。
③抽滤所得的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水浴加热浓缩,直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④冷却结晶、抽滤、洗涤。
⑤将晶体放入烘箱中,在40~450C左右干燥50~60min,称量。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
(2)步骤②中若控制PH值小于7,则产率会下降,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
(3)步骤③中不能将溶液蒸发至干的原因是 ;晶膜通常在溶液表面出现的原因是 。
(4)步骤④中洗涤硫代硫酸钠晶体试剂的结构式是 。
(5)下列有关抽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检验洗涤是否完全,应拔下吸滤瓶与安全瓶之间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少量洗涤液于试管中进行相关实验
B.抽滤前先用溶剂将滤纸湿润,使滤纸与漏斗底部贴紧
C.抽滤结束时应先关抽气泵,后抽掉抽滤瓶接管
D.在洗涤沉淀时,应关小水龙头,使洗涤剂缓缓通过沉淀物
(6)为检验制得的产品的纯度,该实验小组称取5.0克的产品配制成25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在锥形瓶中加入25mL 0.01mol/L KIO3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5I-+IO3-+6H+=3I2+3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当蓝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变色时到达滴定终点。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1 |
2 |
3 |
Na2S2O3溶液体积(mL) |
19.98 |
20.02 |
21.18 |
则该产品的纯度是 ,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
A.滴定管未用Na2S2O3溶液润洗
B.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C.锥形瓶用蒸馏水润洗
D.滴定管尖嘴处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点发现气泡
E.滴定时震荡锥形瓶较剧烈
(1)某学生用实验室常见的酸、碱、盐和金属为反应物,并利用一个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如图所示的替代简易气体发生器的即开即停装置,该装置中装有铜丝网隔板,利用该装置可制取哪些气体_________________(答2种即可);
若将铜丝网隔板改为铁丝网隔板,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何种气体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①写出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生判断SO2和Na2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合理_______,(填“是或否”)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同学无法断定SO2和Na2O2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中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④为确认SO2和Na2O2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你认为应进行的操作按顺序排列是(填序号)________。
A.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细木条是否着火燃烧. |
B.将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 |
C.在配成的溶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
D.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或沉淀生成 |
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化学变化量的重要思想方法。请仔细观察下表中50mL稀盐酸和1g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
碳酸钙 状态 |
C(HCl)/ mol·l-1 |
溶液温度/℃ |
碳酸钙消失 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块状 |
0.5 |
20 |
39 |
400 |
2 |
粉末 |
0.5 |
20 |
40 |
60 |
3 |
块状 |
0.6 |
20 |
41 |
280 |
4 |
粉末 |
0.8 |
20 |
40 |
30 |
5 |
块状 |
1.0 |
20 |
40 |
120 |
6 |
块状 |
1.0 |
30 |
50 |
40 |
(1)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5、6表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反应速率越快。
(3)根据实验1、3、5可以得出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是。
(4)从本实验数据中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能表明这一规律的实验序号是。
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2(利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取Cl2),并将Cl2依次通入NaBr溶液和KI-淀粉溶液中。如图所示仪器及药品,试回答:
(1)若所制取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填字母)
(2)实验开始后装置5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1中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先变蓝一段时间后蓝色褪去,生成两种强酸,请写出蓝色褪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电解质的有关知识后,老师提出了一个“电解质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的影响因素”的课题。让该小组来完成课题的研究,已知HCl在水中能完全电离。
(1)该小组同学首先用密度为1.049 g·cm-3的乙酸(CH3COOH)和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8 g·cm-3的浓盐酸分别配制1 mol/L CH3COOH溶液和1 mol/L HCl溶液各500 mL,则他们应该量取乙酸和浓盐酸的体积分别为和;
(2)某同学在配制500 mL 1 mol/L的CH3COOH溶液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操作如图所示,图中的错误有;
(3)他们首先用下图所示装置测1 mol/L的CH3COOH溶液和1 mol/L HCl溶液的导电能力,接通电源后发现与HCl溶液相连的灯泡较亮,有同学认为乙酸是弱电解质,你(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通过该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
(4)他们又用上述装置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u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导电能力,接通电源后发现与CuSO4溶液相连的灯泡较亮,有同学认为NaOH是弱电解质,你(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通过该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
(5)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_____(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
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