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HC
、Al
、Al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的C![]() ![]() |
B.V1∶V2=1∶5 |
C.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 mol |
D.a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 ![]() |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39年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其核心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NH3+CO2+NaCl+H2O=NH4Cl+NaHCO3(晶体)
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氢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
(2)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师指出应在
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的洗气装置,其作用是。
(4)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04g,则NaHCO3的产率为。
A、B、C、D、E是中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A、B是氧化物,元素X、Y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相关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X的单质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试剂1是NaOH溶液。X的单质与试剂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试剂1和试剂2均是稀硫酸。
①将物质C溶于水,其溶液呈性(填“酸”、“碱”或“中”)。
②某高效净水剂是由Y(OH)SO4聚合得到的,工业上以E、稀硫酸和亚硝酸钠(NaNO2)为原料制备Y(OH)SO4,反应中有NO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B、C、D、E五种可溶性化合物,分别由阳离子Fe3+、Ba2+、Al3+、Na+、Ag+和阴离子NO3-、OH-、SO42-、Cl-、CO32-中的各一种组成(离子不重复)。现做如下实验:
|
①A和E的溶液显碱性,0.1mol·L-1A溶液的pH小于13;
②在B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氨水至过量,沉淀消失;(12分)已知A、B、C、D分别是AlCl3、BaCl2、FeSO4、NaOH四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们的水溶液之间的一些反应现象如下:
① A + B→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② B + 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
③ C + D→白色沉淀,继续加入D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消失
⑴试推断ABCD。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溶液 + B溶液→白色沉淀,
C溶液与D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白色沉淀溶解于D溶液中。
已知A为生活中最常见金属,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1)写出B的化学式,D的化学式。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
(3)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