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
B.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
C.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
D.实验室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
和
是铀的两种主要的同位素。
是制造原子弹和核反应堆的主要原料,曾经人们觉得
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就把它叫做贫铀。后来,美国人利用
制造了贫铀弹,它具有很强的穿甲能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B.![]() |
C.![]() ![]() |
D.![]() ![]() |
元素周期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
B.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C.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
D.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 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可表示为
A.![]() |
B.![]() |
C.![]() |
D.![]() |
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已知A、B同周期,A、C同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C两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ⅥA族
B.B、D两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3∶1
C.B、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CB2
D.B、C、D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C>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