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实验Ⅰ:制取并收集氢气 |
| B.实验Ⅱ: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
| C.实验Ⅲ: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
| D.实验Ⅳ: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
0.01mol氯化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的AgNO3溶液处理,产生0.02mol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为
| A.[Cr(H2O)6] Cl3 | B.[Cr(H2O)3Cl3]·3H2O |
| C.[Cr(H2O)4Cl2] Cl·2H2O | D.[Cr(H2O)5 Cl] Cl2·H2O |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
| B.沉淀溶解后,生成深蓝色溶液是由于存在配合离子[Cu(NH3)4]2+ |
|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乙醇,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CuSO4·5H2O |
| D.在[Cu(NH3)4]2+离子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
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π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
| B.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
| C.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
|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
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烯分子有8个σ键,1个π键 |
| B.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 |
| C.丙烯分子中存在非极性键 |
| D.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
H2O分子中每个O原子结合2个H原子的根本原因是
| A.共价键的方向性 | B.共价键的饱和性 |
| C.共价键的键角 | D.共价键的键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