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东盟地区论坛2012年7月1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外长及代表团出席了第19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商讨。这表明( )
①东盟是一个区域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国际组织具有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作用
③国际组织对缓解国际矛盾,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④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10年11月25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中出现了能集中反映一些被高度关注社会问题的词语群,如“民生博客”、“给力”、“楼倒倒”等。这类词语群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一方面,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要“积极”、“灵活”;另一方面,现在我们面临的通胀压力很大,要防止经济过热,所以要“稳健”、“审慎”。这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
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表明
A.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建筑和上层建筑都是不相适应的 |
B.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完全一致的 |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D.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中华民族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有关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黄金法则的是
A.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
C.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 D.外交政策的宗旨 |
“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写的这首哀歌体现了()
A.共同语言是民族形成的前提 | B.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地理空间条件 |
C.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形成的物质基础 | D.共同的民族心理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