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按要求填空。(12分,以回答最好的6道题计分)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诸葛亮)
塞下秋来风景异,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更深月色半人家,                 。今夜偏知春气暖,                   。                                  (《月夜》刘方平)
鸡声茅店月,              。槲叶落山梦,              。(《商山早行》温庭筠)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无彩凤双飞翼,, 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默写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篇名句默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开轩面场圃,。(孟浩然《过故人庄》)
2、,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泊船瓜洲》一诗中点明时令、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千古名句是:?4、《夜雨寄北》一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寄》中,作者以新奇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抒发情感的诗句是: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含有两个成语,即“曲径通幽”和“万籁俱寂”,请写出含有这两个成语的诗句。
7、母爱是永恒的话题,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
我们进入初中学习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回想一月之前告别小学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的情景,感触一定很多。请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泊船瓜洲》一诗中点明时令、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千古名句是: ?4、《夜雨寄北》一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寄》中,作者以新奇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抒发情感的诗句是: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含有两个成语,即“曲径通幽”和“万籁俱寂”,请写出含有这两个成语的诗句。
7、母爱是永恒的话题,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
我们进入初中学习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回想一月之前告别小学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的情景,感触一定很多。请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泊船瓜洲》一诗中点明时令、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千古名句是: ?4、《夜雨寄北》一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寄》中,作者以新奇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抒发情感的诗句是: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含有两个成语,即“曲径通幽”和“万籁俱寂”,请写出含有这两个成语的诗句。
7、母爱是永恒的话题,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
我们进入初中学习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回想一月之前告别小学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的情景,感触一定很多。请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乡泪客中尽,(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含蓄表达希望张丞相引荐自己做官的两句诗是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花草的句子是
6.《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7.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告诫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请写两句。
8.我们学了很多思乡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断肠人在天涯”,如

古诗文积累
(1)更深月色半人家,。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
(2)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反映当时赋税繁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语句是:
。”
(3)燕子来时新社,。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的句子是:

(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