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该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
B. |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
C. |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
D. |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
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
C. |
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
D. |
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
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 25N 34O 3Cl),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是( )
A. |
属于有机物 |
B. |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
C. |
H 25N 34O 3Cl中原子总数为62 |
D. |
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关 |
B. |
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
C. |
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
D. |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要吸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