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所填语句不要使用数字。
时间分配 |
16个无意义音节记忆百分数 |
5段传记文记忆百分数 |
||
立刻 |
4小时后 |
立刻 |
4小时后 |
|
全部时间诵读 |
35 |
15 |
35 |
16 |
1/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
50 |
26 |
37 |
19 |
2/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
54 |
28 |
41 |
25 |
3/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
57 |
37 |
42 |
26 |
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
74 |
48 |
42 |
26 |
这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在记忆无意义不连贯材料时,应该________。但是不管记忆材料有无意义、是否连贯,分配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都________。
简答题
(1)宝玉心中想到:“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
宝玉看到的是什么场景让他有如此想法?该想法反映了他对黛玉什么样的态度?
(2)请概括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形。
要求写一段话,以“风雨”为表达重点,辅以“小草”、“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喜悦”的心情,不少于30字。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83岁的唐陵,在成都市老年大学已兴致盎然读了28年,如今还在坚持每周上课;同班同学刘信清,也读到了第28个年头,病痛缠身仍坚持从华阳坐车到成都市中心上课;80多岁的王大爷,坐轮椅也要上学,把50多岁的女儿从陪读变成了同班同学……10月19日早上7点过,83岁的唐陵从位于成都东郊的家里出发,在114路公交站坐上车。随后她换乘112路公交继续赶路,约摸50分钟后抵达目的地成都市致民东路16号。这里的成都市老年大学是唐陵每周一都不能缺席的地方,今年是她入学的第28个年头。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
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6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认为志愿者的性格和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没多大关系,觉得只要有一份好心就可以了。但是,这的确忽视了 ① ,例如,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是一位盲童,盲童需要的是志愿者和他多说话多沟通,而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如果是相当内向的,发言很少或者是一言不发, ② ,服务就失败了。所以,这一类朋友就要③ ,在能够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之后,再参加志愿服务为好,这样才不至于好心办了坏事。
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然后完成问题。
请根据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给“习惯”下个定义。(不超过4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