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激素”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释放到环境中并持久存在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污染物,被称为21世纪的公害。如杀虫剂、塑料增塑剂、除草剂、洗涤剂等。若在动物体内富集将引起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激素”可能通过破坏激素的生成和降解导致激素分泌过多 |
B.“环境激素”可能通过干扰调控类固醇代谢的激素调节,导致激素分泌不足 |
C.“环境激素”只能通过干扰动物体内的激素调节机制影响健康 |
D.受污染的河流中出现雄性化的雌鱼,表明环境中存在类雄激素的“环境激素” |
右图表示小麦的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E点为净光合产量达到最大值(m)所对应的最低光照强度 |
B.A点时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C.CD段,随着光照强度进一步增大,光合净产量不变,则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CO2和温度等 |
D.当温度升高时A点下降;当植株缺Mg时B点左移 |
正常人一次过量吃糖后,检测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最可能是原因是( )
A.胰岛素分泌过少 | B.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 |
C.肾脏发生了病变 | D.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
某人血糖浓度为170mg·dL-1,与正常人比较,他可能伴有以下哪种症状()
A.暂时性头晕.出冷汗,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即消失 | B.尿量增加 |
C.呼吸频率较快,体温超出正常值 | D.食欲不振,厌食 |
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动物是()
A.输液不久的动物 | B.患糖尿病的动物 |
C.切除垂体的动物 |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
下列有关人体保持水平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分 |
B.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水分的主要途径 |
C.机体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 |
D.机体通过调节饮水量,使水的摄入量与排尿量相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