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Ⅰ:2NH3(l)+H2O(l)+CO2(g) (NH4)2CO3(aq)ΔH1
反应Ⅱ:NH3(l)+H2O(l)+CO2(g) NH4HCO3(aq)Δ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Δ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2)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见图1)。则:
①ΔH3________0(填“>”、“=”或“<”)。
②在T1~T2及T4~T5两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如图1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T1时,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2所示。当时间到达t1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迅速上升到T2,并维持该温度。请在该图中画出t1时刻后溶液的pH变化总趋势曲线。
(3)利用反应Ⅲ捕获CO2,在(NH4)2CO3初始浓度和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CO2吸收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
(4)下列物质中也可能作为CO2捕获剂的是__________。
A.NH4Cl | B.Na2CO3 |
C.HOCH2CH2OH | D.HOCH2CH2NH2 |
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2H2+O2=2H2O设计成原电池。(每空2分)
(1)利用H2、O2、HCl溶液构成燃料电池,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把H2改成CH4,KOH溶液作电解质,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当导线中通过4 mol电子时,需消耗______mol的KOH;将4 mol CH4完全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氯代物,则理论上需要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现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依次增多。
①A的核电荷数大于2,可形成氢化物H2A,该氢化物在常温下是液体;
②A和B两元素可形成B2A3化合物,该化合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③C+离子比B3+离子多8个电子;
④C与D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CD;
⑤CD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后加淀粉溶液显蓝色;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写出A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为1:1的物质的电子式:。
(3)写出CD的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比较A、B两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用离子符号表示):。
①16O和18O
②红磷和白磷
③CH3CH3和CH3CH2CH2CH3
④CH3CH2CH2CH3和CH3CH (CH3)CH3
⑤O2和O3
⑥和
(1)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2)互为同位素的是。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4)属于同系物的是。
(5)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鉴别苯,苯酚溶液,碘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己烯,四氯化碳时,只能用一种试剂,该试剂是;加入该试剂震荡,静置片刻,各种试样出现的相应现象是:
(1)苯。
(2)苯酚。
(3)碘化钾。
(4)硝酸银。
(5)己烯。
(6)四氯化碳。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证明葡萄糖为还原性糖的反应:。
(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3)合成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反应:。
(4)合成人造羊毛()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