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8日,以“艺术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的第15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博览会注重艺术推广和学术交流并重,热烈欢迎世界各国来北京,你的参与是我们不懈的动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
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③ |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 |
| B.人是不可能彻底认识世界的 |
|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
|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以一幅寂静的雪景图写出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生命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真实写照 |
| C.环境改变必然引起思想变化 |
| D.物质世界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2014年10月8日,比利时科学家恩格勒和英国科学家希格斯认为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就像上帝创造世界一样,这种粒子组成了世界。因此,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从哲学上看这种看法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唯物主义 |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
|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
|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
| D.要发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
我们要以文化担当托起中国梦,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就需要我们()
| A.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 B.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
| C.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D.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