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什科和他的同事发明了免疫化学法。若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免疫标记,则标记的物质可能是
A.磷脂 | B.胆固醇 | C.蛋白质 | D.糖类 |
用基因型为一植株所产生的花粉粒,经分别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二倍体,这些幼苗长成后的自交后代( )
A.全部为纯合体 | B.全部为杂合体 | C.![]() |
D.![]() |
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子一代植株开化后,经适当处理,则()
A.能产生正常配子,结出种子形成果实 | B.结出的果实为五倍体 |
C.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但可形成无籽西瓜 | D.结出的果实为三倍体 |
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
A.l种 | B.4种 | C.8种 | D.16种 |
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
A.三倍体 | B.二倍体 | C.四倍体 | D.六倍体 |
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某种霉菌,诱发了基因突变,秋水仙素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项过程中起作用?()
A.有丝分裂间期 | B.有丝分裂全过程 |
C.受精作用过程 | D.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