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
B.分离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 |
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
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迁入率两个重要因素决定着动物种群的增长 |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
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