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飙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卒时,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飙发凌厉:气势猛然。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仆蔬自给艺:种植
B.会高拱掌吏部,素瑞衔:怀恨
C.执政阴之沮:沮丧
D.而哭者百里不绝酹:祭奠

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
①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②属吏惮其威            ③力摧豪强,抚穷弱 
④瑞遂谢病归                ⑤瑞以身矫之            ⑥有寒士所不堪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瑞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即使为母亲祝寿也才买了两斤肉。他死时挂的还是葛布帷帐,用的也是破烂竹器。
B.海瑞巡视应天十府时,很多贪污的人自动离职,显赫权贵人家把大门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也减少了车马随从。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又加上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因此士大夫的怨言越来越多。
D.海瑞抚吴才半年就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当老百姓听说海瑞解职离开时,不仅一路呼号哭泣,还画像来祭祀他。

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9分,每小题3分)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也。贵少颖悟,有节概。魏孝昌中,天下兵起,贵率乡里避难南迁。属葛荣陷中山,遂被拘逼。荣败,尔朱荣以贵为别将。从讨元颢有功,赐爵燕乐县子,授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从贺拔岳平关中,赐爵魏平县伯,邑五百户。累迁镇北将军、光禄大夫、都督。
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将吏奔散,莫有守者。贵谓其党曰:“吾等荷贺拔公国士之遇,宁可自同众人乎?”涕泣歔欷。于是从之者五十人。乃诣悦诈降,悦信之。因请收葬岳,言辞慷慨,悦壮而许之。贵乃收岳尸还,与寇洛等纠合其众,奔平凉,共图拒悦。贵首议迎太祖,语在《太祖纪》。太祖至,以贵为大都督,领府司马。悦平,以本将军、持节,行秦州事、当州大都督。为政清静,民吏怀之。
齐神武举兵向洛,使其都督韩轨,进据蒲坂。太祖以贵为行台,与梁御等讨之。未济河而魏孝武已西入关。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右卫将军。时曹泥据灵州拒守。以贵为大都督,与李弼等率众讨之。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又以预立魏文帝勋,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户。寻授岐州刺史。时以军国多务,藉贵力用,遂不之部。仍领大丞相府左长史,加散骑常侍。梁仚定称乱河右。以贵为陇西行台,率众讨破之。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中山郡公,除雍州刺史。从战河桥,贵与怡峰为左军,战不利,先还。又从援玉壁,齐神武遁去。高仲密以北豫州降,太祖率师迎之,与东魏人战于邙山。贵为左军,失律,诸军因此并溃。坐免官,以骠骑、大都督领本军。寻复官爵,拜御史中尉,加大将军。寻拜柱国大将军,赐姓乙弗氏。茹茹寇广武,贵击破之,斩首数千级,收其辎重,振旅而还。六官建,以贵为太保、大宗伯,改封南阳郡公。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
初,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及孝闵帝即位,晋公护摄政,贵自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杀护。及期,贵欲发,信止之。寻为开府宇文盛所告,被诛。
(选处《周书•列传第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免官坐:因……而获罪
B.茹茹广武寇:侵犯
C.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平等
D.贵欲,信止之发:出发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赵贵建立战功的一组是 ()
①尔朱荣以贵为别将,从讨元颢有功②为政清静,民吏怀之
③以贵为陇西行台率众讨破之④从战河桥,贵与怡峰为左军
⑤贵击破之,斩首数千级⑥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杀护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贵一生先后被赐封燕乐县子、魏平县伯、侯、中山郡公、南阳郡公、楚国公等爵位。
B.贺拔岳对赵贵有恩,后来贺拔岳被陈悦杀死,赵贵发誓要为死者报仇,最后如愿以偿。
C.赵贵为北周政权的建立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在太祖麾下鞍前马后疆场拼搏,曾获赐姓。
D.一个人功劳再大,也不可居功自傲。赵贵就是因心中不平及蓄意谋杀晋公护而被杀。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谓其党曰:“吾等荷贺拔公国士之遇,宁可自同众人乎?”
(2)乃诣悦作降,悦信之。因请收葬岳,言辞慷慨,悦壮而许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 《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仍岭南采访使充:代理
B.庆礼至其境躬:亲自
C.遂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方乖:背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 分
询问风俗,示以祸福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 ② ④ B.① ⑤ 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 分)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译文: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昭)帝相配,桀帝姊鄂邑盖主[注],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后桀党与有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汉书•霍光传》有删节)
[注]鄂邑盖主:汉武帝女,封鄂邑长公主,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仆射窃视之识:做标记
B.光甚之谊:通“义”,认为……忠义
C.安女后宫为倢伃内:内室
D.后桀党与有光者谮:诬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桀帝姊鄂邑盖主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德长公主吾尝终日思矣
C.又外人求光禄大夫吾属今之虏矣
D.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光为人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每次出入,下殿门,停止、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很仰慕他的风采。
B.宫中曾出现怪异现象,大臣们一夜间惊扰不安。霍光召来尚符玺郎,想夺取郎官的玉玺,郎官誓死拒绝。第二天,皇上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
C.长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近来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父子为了感谢长公主的帮助,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被霍光拒绝。上官桀父子因此怨恨霍光。
D.霍光深得昭帝的信任,上官桀等人计划让盖主宴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霍光,废昭帝,阴谋败露后,有的被杀,有的自杀。霍光自此威震海内。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2)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之宠:使荣耀。
C.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梁王骇服,为改馆即:就。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隐君传
〔明〕归有光
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相传晋司空和之后。散居浦之南者,其族分而为三,故世称其地曰三顾村云。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十一年进士,选调余姚知县。以最,入为礼科给事中。皇太子生,覃恩近侍,封隐君如其官。
隐君为人敦朴,粗率任真,尤不能与俗竞,平生不识官府。会里中有徭役事,隐君为之赋鸿雁之诗,戾止于吴门。君故生长海上,言语衣服,犹故时海上人也,无纤毫城市媮靡之习,及贵,愈自敛约。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敕受章服,闭门不交州郡。郡太守行乡饮酒礼,到门迎请,终不一往。每旦,焚香拜阙,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曰:“微天子恩,不得此。”居常读书,有所当意,每抉摘向人谈说不休,曰:“不信今人非古人也。”故平生未尝爱财,未尝疑人。
季弟蚤世。先属意隐君子为后,隐君固让其兄子。在余姚,见家人持官物,即槌碎,加诟责焉。虽流离颠沛之际,孜孜以济人为务。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或伪指隐君赚人金,隐君曰:“吾不知金,而金实为我。”卒偿之而不自言。州大夫建绰楔,使人送其直,送者诡曰:“此吾赎金也,而非其罪。”隐君恻然,遽还之。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有某桥道未修,有某死未殓葬,以告,必得所欲。至其所自奉,布衣蔬食而已。濒海多逋税,置役田以恤其里人。尝曰:“海上吾故乡,吾不能一日亡首丘之志。”故自号海隐居士。时时往庐于墓侧,从兄为游,年老兄弟相乐也。竟自海上得疾以归,而卒。
初,隐君未六十,为教曰:“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因乞兄书之,勒石于墓。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戾止:流传到达。②绰楔:古时表彰孝义的牌坊或木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恩,不得此微:没有
B.先意隐君子为后属:集中
C.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对比
D.自海上得疾以归竟:最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居昆山七浦塘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一饮一食,必手加额勇气闻于诸侯
C.隐君之赋鸿雁之诗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D.乞始兴君书之,勒石于墓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隐君的祖籍是昆山七浦塘,相传他是晋朝司空和的后代,他因为进士出身的儿子顾存仁在担任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又恰逢皇太子出生之喜而被朝廷封赏做余姚知县。
B.顾隐君为人忠诚老实且率性天真,生平既不喜欢和世俗之人攀比也不喜欢结交官场权贵人物,不染城中人奢侈习气,即使后来做官发达富贵了也仍恪守海边平民本色。
C.顾隐君是一个具有浓郁感恩情怀的人,他虽然不曾接受郡太守的乡饮延请,但对给与他官职的天子却始终带着真诚的感激之情,每天除焚香拜阙外还一饮一食常思源。
D.顾隐君因经常读书而仰慕书中古人的高风亮节,一生仗义疏财且待人胸无城府,自从被人诬指骗钱而无辜赔偿后开始沉默寡言,但每逢乡里人前来求助他仍慷慨解囊。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
译文:
(2)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