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
| A.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
| B.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
| C.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
| D.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
|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
|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
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 B.共和政体的确立 |
|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原则 | 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
| 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 D.联邦制、民主集中、自由平等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