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 B.从制度到思想 |
C.从制度到文化 | D.从器物到制度 |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己经预示着后面将有更加猛烈的风潮,不仅包括政治革命,而且包括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
D.维新变法更有利于推进社会进步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一文中指出:“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历史是从两个层面逐渐展开的,即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和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中国历史上“两个层面”的城市化划分最恰当的时期是
A.隋唐时期 | B.唐宋时期 |
C.宋元时期 | D.明清时期 |
苏轼认为“任人(依靠保举)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依靠规则)而不任人,则法繁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渴公行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此古今之通患也。”据此分析实施“任法”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克服人情干扰,选拔德才兼备者为官 |
B.能够克服人情干扰与规则约束的矛盾 |
C.扩大统治墓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D.规则过于僵化,难以选拔有才者为官 |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全面反映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