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 B.从制度到思想 |
C.从制度到文化 | D.从器物到制度 |
“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整风运动 |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近代”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 B.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
C.由私人投资兴办的 |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
太平天国遇到过去历次农民战争中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指( )
A.封建势力的空前强大 |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
C.上层集团的严重内讧 | D.利用宗教发动群众 |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布物美价廉 | 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