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1979年4月3日,新华社发电指出,“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这反映出
A.中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
B.中国已转向与美国正式建交 |
C.中国外交走上独立自主 |
D.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
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9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
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
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A.“一国两制”的制定 |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
C.“九二共识”的达成 | D.两岸“三通”的实现 |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 B.依法治国原则 |
C.国民平等原则 | D.社会主义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