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
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 |
B.妖鬼狐仙的故事确实存在 |
C.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蒲松龄只能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
D.清朝时期市民阶层开始形成,这类故事符合他们的口味 |
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 |
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
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
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
《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
有学者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 |
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 |
C.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 |
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 |
有一个文化修养高的导演准备拍古装戏《庄周梦蝶》。戏中有一个场面:雷雨前,庄子仔细地看到蚂蚁搬家这一特写镜头,导演准备配画外音,写出庄子的心声。下列那句话最合适?
A.蜂王统治妙,蚁工忙有道。法也 |
B.团结友爱,合作有为,以和为贵。 |
C.雷雨自急,蚁工自忙。本自安详 |
D.今辛苦,雨中干。累不叫苦得保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