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①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②词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
③商人在政治和法律上受歧视的地位得到了改变
④“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中国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一位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之所以如此激动,主要是因为上海顺利完成了
A.土地改革 | B.农业改造 | C.“一五”计划 | D.工商业改造 |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
关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②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③促进了物价回升④刺激了生产的复苏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