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最能反映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
| A.世界霸主,科技腾飞 |
|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
|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
| 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
“吃面不搁酱,炮打东郊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 A.中英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
1844年美国与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在美国最后生效需经:()
| A.总统签署 | B.最高法院核准 | C.国会批准 | D.众议院同意 |
假如你是英国人,想当选英国首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①成为英国某一政党的领袖②要得到议会2/3议员的投票认可
③所在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④得到国王的任命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