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 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孙中山《十年国防计划》
材料三 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有7 000年海洋文化,其航海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内领先于世界。”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材料二中孙中山感叹中国海权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海洋观。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简析“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阅读下列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统计表:
价值单位:万英镑

年份
1840
1842
1845
1850
1851
1853
输华商品总值
52.4
96.9
239.0
140.0
216.0
100.0

(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回答:
(1)1840~1845年中英贸易额变化呈什么趋势?为什么?
(2)1845~1853年中英贸易额变化总趋势是什么?原因何在?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开始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2)、试分析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原因.

毛泽东在1937年指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过去的提出和今天的放弃,都是正确的。”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结合1927-1937年中国革命的实践,简要论述毛泽东上述思想的正确性。(8分
(2)中国共产党策略方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哲学中的那些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