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
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
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
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
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
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
| A.新经济政策 | B.斯大林模式 |
| C.赫鲁晓夫改革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胡适在其创作的《归国杂感》里这样写道:“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都
批判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
| 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 B.倡导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
| C.变革制度,建立民主共和 | 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
“此后,旧势力要继续实行官僚军阀专制,要保护封建的经济基础,也只能在‘民主共和'的旗子下进行。这就为中国人民高举民主主义旗帜,进一步向封建主义发起进攻打开了一个缺口,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其”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国民大革命 |
(原创)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对“第二次反思”评述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的失利证明其失败 | B.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
| C.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始 |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
台湾学者柏杨比喻得好,清朝就像一个被晚期癌症击败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优点的时候,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认为自己只要也有这么一副漂亮手套,就可发生同等威力。柏杨的比喻
| A.肯定了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优势 | B.指责了当时资本家引进机器的做法 |
| C.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根源 | D.批评了当时的“中体西用”观念 |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
|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 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