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选自《世界经济史》中的“1990年世界各国贸易伙伴、贸易导向分布”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
A.贸易往来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
B.中国市场对世界经济没有影响 |
C.美国市场导向遍布世界各地 |
D.发达国家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
19世纪20年代,德意志历史学家们开始大规模地整理史料,编纂出版《德意志史料集成》。此事由政治家斯坦因出面呼吁,并筹集巨款,设立德意志历史学会专门负责办理。《德意志史料集成》总共126卷,汇集了公元6世纪至15世纪一千多年所有关于德意志的重要文献资料,堪称真正的鸿篇巨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德国开始了解真正的历史研究 |
B.激发民族爱国心,推动国家统一 |
C.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基础 |
D.激发民族精神,排斥工业浪潮的冲击 |
“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英国()
A.减少了因国家社会转型而带来的社会动荡 |
B.结束了封建专制王权开启了议会制共和国 |
C.推动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
D.政治变革为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
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
下列对近现代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史事 |
史事解读 |
|
A |
1897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 |
《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
B |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清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 |
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 |
C |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 |
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 |
D |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
“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