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停止炮击金门 |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推动了西欧民主化进程 |
B.民族主义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 |
C.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性质有变化 |
D.民族主义推动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发生 |
学者刘田玉在《民主与自由的分际》中说:“为了避免‘群氓统治’和经济崩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国)制宪会议设计的宪法不仅旨在防止来自上层的暴政,也旨在防止来自底层的暴政。”为此,美国
①为防止“暴政”而实行三权分立和联邦制
②颁布的宪法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③确立的制度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批判性继承
④确立的制度实现了全民直接民主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 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
C.亚、非、拉的近代化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著名哲学家稽文甫先生认为“(王)阳明实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是因为
①他们都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②他们都主张“良知”和“知行合一”
③他们都使正统思想出现世俗化的倾向 ④他们都将人从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代学者李济在谈到史学研究时说:“我们并没有期望得到许多甲骨文字,……就殷商文化全体说,有好些问题都是文字中所不能解决而就土中情形可以察得出的。”这里他强调的是
A.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的作用不大 | B.文字史料对揭开历史真相有直接作用 |
C.实物史料比文字史料更有价值 | D.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一致才符合历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