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 | B.CO2 | C.胰岛素 | D.K+ |
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C.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与5℃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如图表示在夏季的某一个晴天,某植物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的含量变化,若第二天中午天气由艳阳高照转为阴天,此时细胞中C3、C5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哪一段
A.c→d段(X),b→c段(Y) | B.d→e段(X),d→e段(Y) |
C.d→e段(Y),c→d段(X) | D.b→c 段(Y),b→c段(X) |
有一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因为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
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变为(甲+乙)<(丙+丁) |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
在生产中常用的普通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在40 ℃~60 ℃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 ℃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某同学想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判断下列与该同学实验设计的相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设计实验时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应注意温度、pH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
B.极端耐热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100 ℃ |
C.高温不会使极端耐热淀粉酶失去活性 |
D.该实验的因变量可用碘液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