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共
材料一 :
(1)材料一中图(A)的人物是 ,他的突出成就把人类带入 时代。
(2)材料一中图(B)和图(C)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这些交通工具分别采用什么动力装置?这些动力装置推动了哪些能源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3)材料二的图片展示的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其中是信息时代标志的是哪一幅?(注:写出字母即可)
材料三: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年——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19世纪70年代约占60%,20世纪80年代达到80%。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这次革命的特点。
材料四:1955年8月末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由于汽车排放的废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烟雾,损害动植物,使400老人因此而死亡。科技可以带来战争的胜利,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但是它却加剧了战争的惨烈。如海湾战争是近20年最为残酷的战争,伊拉克竟成为先进武器的试靶场,什么爱国者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等先进武器大施淫威,在伊拉克至少有50万无辜平民丧身。但上帝公正的是,大获全胜的英美两国士兵都先后出现了“海湾战争综合症”、“长期性疲劳”、记忆力丧失、癌症等怪症,并且许多士兵的婴儿成为怪胎。
(5)根据材料二、三、四,结合我国当前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谈这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探究题
[发愤著史书]
(1)司马迁因触怒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了《史记》,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读史通古今]
(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其中“通古今之变”中的“古”“今”分别指何时?“成一家之言”指的又是什么?
[功绩耀古今]
(3)司马迁被后人誉为“文史祖宗”,你认为他获得这一美誉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之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这一主张是通过什么事件实现的?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谈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其目的是什么?
(3)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有何积极作用。
(5)据上述几个救国方案的结局,结合材料二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西晋人口内迁分布图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请回答:
(1)材料一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3)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
(4)孝文帝改革给我们什么启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找出,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成为“张骞凿空”?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并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