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 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 | 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
| 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 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
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 | B.华北平原 |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 A.加强天气预报 |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
| C.发展耐旱农作物 |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
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 |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
|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
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
| C.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 D.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
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②地形区为 ()
| A.华北平原 | B.四川盆地 |
| C.渭河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
|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D.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
关于①地区与②、③地区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小于②、③两地区 |
| B.②地区由于山地的阻挡而免受寒潮的侵袭 |
| C.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
| D.②、③两地区雨季较①地区长 |
下表是我国某个地区的农事安排,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
| 月份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
| 作业 |
种植高粱、小米 |
种植小麦 |
种植大豆 |
田地休耕 |
||||||||||||||||||||||
据表中时间及种植作物的次数来看,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一般是 ( )
| A.一年一熟 | B.两年三熟 | C.一年两熟 | D.一年三熟 |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辽河平原 | C.松嫩平原 | D.塔里木盆地 |
第三年时,田地要休耕半年,主要考虑的目的是 ( )
| A.合理安排农事的忙季与闲季 | B.减少病虫害 |
| C.避免市场供过于求 | D.保持土地的肥力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 )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 B.山地针叶林带 |
| C.山地荒漠带 | D.山地冰雪带 |
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 )
| A.降水 | B.下渗 | C.蒸发 | D.地表径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