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小题。
与1985—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因是
|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
|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
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 )
A一定是正相关
B.一定是负相关
C.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D.不相关
美国宇航局于2007年3月21日发布的由“太阳—B”观测卫星拍摄的太阳图片揭示了太阳光球和日冕之间的色球层的动态特征,太阳磁场比人类此前知道的要狂暴得多、动态得多,据此回答下面两题。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光球层的是 ( )
| A.黑子 | B.耀斑 |
| C.日珥 | D.太阳风 |
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
①出现极光现象
②放飞的鸽了迷路不能返回
③太阳黑子增多会造成降水增多
④使潮汐现象加剧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图中甲、乙两图为两地太阳辐射图,图中虚线曲线为到达地面的实际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到达甲、乙两地上空大气上界而的太阳辐射一定不同 |
| B.实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状况是甲地大于乙地 |
| C.到达甲、乙两地的太阳辐射波长不同 |
| D.电位时间内乙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 |
影响到达地面实际太阳辐射两地差异的因素,不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时间
B太阳辐射的时间
C.天气状况
D.地势的高低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7~8题。有关太阳辐射及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
|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
| C.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
| D.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
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作用的是 ( )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②大气运动
③生物演化
④地热资源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11月9日到lO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经受“日凌”干扰考验。据此回答5~6题。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嫦娥一号”在升空过程巾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 )

“日凌”时,太阳、探测卫星和地面站的数据接收天线恰巧在条直线上;月食时,月球及卫星将处在地球的阴影中。“日凌”、月食对“嫦娥一号”卫星的主要影响,正确的是

①日凌时,太阳产生的强大电磁波干扰地面站接收卫星信号,可能造成通讯中断
②口凌时,太阳色球层的耀斑可能会击穿卫星通讯设备
③月食时,卫星外温度会急剧下降,导致卫星温度很低
④月食时,卫星会因缺少阳光而能源不足
⑤日凌时,卫星温度会很高,月食时月球对卫星的引力会减小
|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