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以来,中日钓鱼岛之争愈演愈烈。下图为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对于图中P点的降水分析正确的是
①冬季盛行偏北风,P地处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②夏季气温较高,对流活动旺盛,多对流雨
③夏秋多气旋活动,多台风雨
| A.①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有关钓鱼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季节变率大 |
| B.修建环岛公路单位距离造价北部比南部高 |
| C.陡崖相对高度约为205米 |
| D.山地的坡度南部小于北部 |
图为我国40°N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有关M、N处河水与地下水补给关系及河流流速状况。据此回答29~30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河水补给地下水;流速快 |
| B.N处河水补给地下水;流速快 |
| C.M处地下水补给河水;流速快 |
| D.N处地下水补给河水;流速慢 |
M处自然景观和常见自然灾害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草原 沙尘暴 | B.温带荒漠 暴雨洪涝 |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干旱 | D.温带森林 台风 |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下图是我国某
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示意图.完成27~28题
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 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
|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
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上生物量随年均温的升高而减少 |
| B.地上生物量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多 |
| C.若该区域变暖,则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 |
| D.若该区域变暖,则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减少 |
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O℃以下作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从10℃以下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右图是我国春天开始日期等值线图。完成25—26题
影响我国入春时间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 A.大气环流地形 |
| B.地形纬度 |
| C.纬度大气环流 |
| D.海陆分布降水 |
图中等值线M的日期最有可能的是
| A.2月14日 | B.3月5日 | C.3月15日 | D.4月1日 |
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读图完成23~24题
两个年份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
| A.西南坡大于东南坡 | B.西北坡大于东北坡 |
| C.南北坡大于东西坡 | D.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
侵蚀沟密度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的自然原因是
| A.南坡为阳坡,积雪融化快,流水作用强 |
| B.北坡为阴坡,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
| C.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 |
| D.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风力侵蚀力大 |
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山地林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值线相吻
合。下表是我国境内不同区域山地林线的分布位置。完成21—22题
我国境内山地林线海拔高度分布规律是
| A.自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递增 | B.自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递减 |
| C.自南向北递增,自西向东递减 | D.自南向北递增,自西向东递增 |
我国境内山地林线海拔高度最高的地区及原因是
| A.江南丘陵——下垫面热量充足 | B.青藏高原——距下垫面热源近 |
| C.东北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 D.西北山地——降水少光照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