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冷菌是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类微生物,在0~5 ℃可生长繁殖,最高生长温度一般在30 ℃左右。关于耐冷菌的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耐冷菌参与代谢的酶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
B.不同取样地点相比较,北方寒冷地区水土中较易分离出耐冷菌 |
C.探究耐冷菌生活的最适温度,自变量应为温度,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 |
D.分离纯化耐冷菌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培养物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丢弃 |
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
B.效应B细胞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
观察下列图解或图示,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图甲和图乙中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④⑤过程 |
B.图甲、乙、丙的变化只会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C.图丙的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
D.图甲中的①②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图乙中⑥过程属于配子间的随机组合 |
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在含有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可以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比值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
B.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 |
C.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对变成G/C对,或G/C对变成A/T对 |
D.5-BU诱发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
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
A.光反应强度升高,碳反应强度降低 |
B.光反应强度降低,碳反应强度降低 |
C.光反应强度不变,碳反应强度降低 |
D.光反应强度降低,碳反应强度不变 |
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 |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
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Ⅲ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