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泡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一种食品,但是泡菜中却含有亚硝酸盐。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 g时,会引起死亡。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得超过20 mg/kg。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针对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的事实,某中学生物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
(1)请补充实验设计的空缺内容:
①制作泡菜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量指标及方法:亚硝酸盐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________色染料。先使泡菜样品及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分别与化学物质发生显色反应,然后通过________颜色,可以估测出泡菜液样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③确定浓度梯度:经过查找资料和初步实验,发现当食盐浓度为3%以下时,制作的泡菜溶液发生腐败,而当食盐浓度在8%以上时,制作的泡菜又容易成为咸腌菜。因此,分别设计了3%、5%、7%的食盐浓度梯度来制作泡菜。
④制作泡菜:将实验材料分成3组制作泡菜,除了实验材料的质量相同外,还要保证每组泡菜的____________相同。
(2)如图是该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根据此图实验结果,请你给出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导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发酵与食品生产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许昌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材料用具: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对苹果幼苗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方法步骤:
(1) 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锌培养液和________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2) 将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A、B、C三个培养缸中。
(3) 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果预测和分析: ________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不表现出小叶病,则说明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镁、缺锌都无关。

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大量的核糖体,放入含下列几种物质的培养液里,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条件。请回答:

(1)实验中,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把上述物质中的【】通过方式合成多肽(蛋白质)。(【】内填序号)
(2)实验得到的蛋白质可用试剂鉴定,呈现色,其原因是该化合物中所含有的与该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3)上述有机物(若每种只取一个)合成的直链多肽含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称为________肽,合成的直链多肽可能有________种。
(4)实验中,若检测到某一直链多肽含2012个N原子,则该多肽最多含有___个肽键。肽键的化学结构式是
(5)如果得到的蛋白质的肽链(若只一条)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改变其中的,就可以改变该蛋白质的性质。
(6)实验结果分析,培养液中生成了多种产物,这说明了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______ ,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同学在“目镜l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1、2、3、4为单个细胞),据图回答: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欲将图中3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方向移动。
(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个。
(4)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物镜镜头是________;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5)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6)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A.物镜上B.目镜上 C.实验材料中D.反光镜上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C中细胞取自绿色叶片,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 科学家依据         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标号)。
(2) 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3)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填标号)。
(4) 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 细胞,原因是
(5) B、E两类生物的主要区别:B类生物细胞内含有,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生物。(填“自养”或“ 异养”)
(6) C所示细胞的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7) E所示细胞的结构必须是利用______(填“光学” 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互花米草是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曾被称为“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的最佳植物”。互花米草在引入我国后,出现生长蔓延.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为了探究互花米草对水淹生态环境的适应机制,进一步为调控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某科研小组以“探究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为课题,设计了实验。
(1)写出科研小组的实验思路(培养的具体过程和测量方法不作要求):
(2)下图曲线甲是科研小组对互花米草处理50天后的结果,请回答:

①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植物的代谢能力及抗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    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在水淹时间为    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旺盛。
②在实验结束时水淹时间为24 h/d的实验组互花米草长势最差,甚至死亡,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③该实验小组同时测定K+吸收速率与水淹时间的关系,如曲线乙所示。由图可知,互花米草吸收K的方式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