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②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孟子·离娄上》)
【注】 ①瞽瞍:舜的父亲,有恶行,曾经与人配合去杀舜。②厎:致。③豫:安乐,安逸。
请简要说明上面选段里的“孝”包含哪些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孟子看来,舜的“孝”有什么社会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谈“仁”的概念,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把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仁的理解不致流于空泛。比如选段就提到仁在家在邦的要求。
B.俗语有言“人各有志”,自己视为正确的、善的、快乐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所以子贡提出不愿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也不会强加于别人。孔子对此并不认同。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自己想站得住,就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帮助人家一起通达。孔子认为,实行仁的关键就在于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结合上述语段,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看似矛盾的说法。

简答题。 (5分)
这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指《红楼梦》中一个女子的命运。请问她是谁,并简述其身世、性格与命运。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第二十六回)
这是谁写给谁的一封信?写信人最后是如何践诺的,请简述经过。

下面是有关名著中人物语言、行为动作的描写,请写出其描写的对象。
①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②果见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
③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
④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
⑤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答:①

《茶馆》中的老北京裕泰茶馆在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后,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什么?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什么不加以改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