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王允先把貂蝉许给吕布,接着又把貂蝉献给董卓;貂蝉不满董卓,爱慕吕布的英勇,经常寻找机会与吕布私下相会。(《三国演义》) |
B.对吴老太爷的死,范博文不以为奇,说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到了现代大都市上海,自然要“风化”。(《子夜》) |
C.夜里,鸣凤打开自己“灵魂的一隅”,回忆过去,思索归宿,最后两个大字不住地在她的脑子里打转,就是“薄命”。(《家》) |
D.圣母院是圣地,享有避难权,法庭却不顾及这一点,要入内逮捕爱斯梅拉达;甘果瓦率流浪人和乞丐攻打圣母院,想救出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
E.副检察官发了一通谬论,以犯罪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他认为下层阶级天生是下贱的,下贱的人必然会犯罪。(《复活》)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而优则仕”,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群体价值取向,马二先生就是这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正宗产品。他以拙朴的本性毫无讳饰地讲出老实话:念文章、做举业,就是为了做官。只要能做官,朝廷叫做什么举业,就做什么举业。至于这种举业是否合理,那他根本不去想,能做官就合理!他把做官看做人生的唯一价值,而按朝廷功令做举业,就是做官的唯一正途。封建统治者正是充分发挥权力的魔法,使读书人乖乖地做自己的奴才。
这段话意在表明()。
A.在封建统治的魔法下,读书人心甘情愿充当统治阶级的驯服奴才 |
B.封建时代读书人的群体价值取向 |
C.古时读书人无独立见解,只会鹦鹉学舌、拾人牙慧,毫无知性主体精神 |
D.封建时代读书人热衷于功名利禄,深受其害而不自知,视受征辟为最高的荣宠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2005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保证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提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这段文字体现了()。
A.国家财政收入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
B.国家财政收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
C.国家财政收入可以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 |
D.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
D.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代表历史系参加全校大学生运动会的队员,是由本系五百多名在校生中挑选出的 |
B.为这位优秀的剧作家编纂出其艺术业绩,这无疑有利于保留和传播他的艺术作品 |
C.这次征文比赛以两千字左右为限,诗歌不要超过四十行 |
D.清晨,大街上车辆不多,李刚驾驶着白色的小轿车沿着长安街飞快地向东驶去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读他的诗会使人感到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感情宣泄不急不火,语言简约通达,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
B.每当到了消费的地方,很少露面的导游突然变得热情起来,不厌其烦地游说游客烧香拜佛和购买土特产品 |
C.日常生活中是少不了烦恼的,而像缺电、涨价、堵车这样的烦恼都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而产生的,是“成长的烦恼” |
D.为期一周的布鲁塞尔会议将就各种国际性犯罪活动以及国际之间的执法合作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