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据调查,当前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如下表所示:
制约因素 |
具体表现 |
经济因素 |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
观念因素 |
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缺少创业精神 |
能力因素 |
人才结构不合理,一些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
信息因素 |
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就业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4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政府应如何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4分)
“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沟通、对话的双向性,公民之间、公民与领导沟通交流的平等性、畅通性;通过网上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真实性和自由度。它增加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为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拓宽了渠道创新了形式。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谣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谣言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网络民主”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另外,“网络社区”中经常蔓延的“情绪式民主”又可能使“网络民主”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由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
(1)结合材料,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网络民主”的积极意义。
(2)有人说“谣言倒逼真相”,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说明理由,并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决策者对待“网络民主”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1)运用所学知识,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政府应如何“实干兴邦”?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果粉”,指苹果公司数码产品的狂热爱好者。在中国就有着成千上万的“果粉”。2012年1月13日,“只需一个键”的苹果iPhone4S手机在国内发售。虽是价格高速五千多元的奢侈品,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出现“果粉”冒着刺骨严寒,彻夜排长队购机现象,其中不乏一些透支消费的“果粉”。
材料二苹果公司经营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它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策略。而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它的产品设计。例如它设计的产品iPhone、iPad颠覆了传统手机和电脑的使用方式,使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现在中国市场的一部最新款iPhone手机售价高达5000多元,苹果凭产品研发设计优势所赚利润占全部利润的70%以上,只有20--30%的利润分给众多环节的合作伙伴,但其中只有约6.50美元的价值来自中国处于苹果产业的组装链条,中国工人分得iPhone总价值只有1.8%,不足10美元;没有自己的品牌,替别人代工或跟风山寨永远成不了制造强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果粉”们疯狂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苹果公司的经营成功对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何启示?
内蒙古是我国土豆主产区之一,土豆也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1年内蒙古土豆大丰收,但是进入销售季以来,当地的土豆却遭遇滞销,价格偏低。一般的土豆在2010年卖0.6元一斤,2011年只能卖到0.3元左右,精品土豆2010年卖1.2元一斤,2011年只能卖到0.46元一斤,而2011年种植土豆的成本也得每斤0.4元左右,种植户们叫苦不迭,有些种植户为了减少损失,将土豆存起来想先看看行情再说,而全国各地也在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卖土豆。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告诉我们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2)土豆价格的变化和种植户的反应告诉我们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12分)
(3)根据材料,说明土豆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中指出:“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参与和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公众期望相比,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政府信息公开不主动、不及时,面对公众关切不回应、不发声等问题,易使公众产生误解或质疑,给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政府公信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