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请根据所提供内容判断,以下对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②条约规定:最迟于1999年1月18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
| A.增强了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意愿和自信心 |
| B.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发展 |
| C.其经济目标是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 |
| D.其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实现共同的防务,取代联合国 |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为争夺战后世界经济的主导权,英美两国于1943年7月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战后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战后,英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美国允诺给英国巨额贷款的诱惑下,英国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方案。这充分说明( )
| A.国家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
| B.美国与英国共同分享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 |
| C.纽约和伦敦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中心 |
| D.英国顾全大局,与美国结成货币联盟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 B.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
| C.世界银行的运行 |
| D.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 )
| A.经济体制改革 | B.政治体制改革 |
| C.文化制度改革 | D.福利制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