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科所通过右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
| B.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
| C.b过程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
| D.利用c过程定能更快获得高品质的糯小麦 |
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
| A.一定是二倍体 | B.一定是多倍体 |
| C.一定是纯合子 | D.是纯合子或杂合子 |
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结论不合理的是
| 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
| B.没有两个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
| 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
| D.对每一对性状单独分析,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两种情况,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甲图分裂的结果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乙图分裂会导致基因突变
③甲图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④乙图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片段重复与缺失的现象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调查某豌豆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甲、乙性状)的频率,发现甲性状占50%,其余均为乙性状。若分别取足够多数量的甲、乙两种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发现50%乙性状的子代表现出甲性状,而甲性状的子代未发现乙性状。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甲性状相对于乙性状为隐性 |
| B.乙性状个体子代中出现甲性状是性状分离现象 |
| C.采用样方法调查这两种性状所占比例,即可推断基因型比例 |
| D.该种群杂合子占25%,且甲性状的基因频率高于乙性状的基因频率 |
下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图中甲酶可能是RNA酶 |
| B.①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
| C.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
|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