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栗原家族正式签署岛屿“买卖合同”,实施所谓“国有化”。对此,中国政府发表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强调,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行为完全是非法、无效的。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材料二:针对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径,我国西安、青岛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多起民众的保钓示威行动和“抵制日货”运动,但也出现了打砸日系车4S店和日系汽车、日式餐厅等不理性行为。对此,专家指出,“抵制日货”多是不买日本品牌产品,但事实上许多日本品牌的产品在我国制造,抵制日本货虽然会让日本在华企业利益受损,但也会损害日资企业雇佣的中国员工的利益,日资企业为中国社会缴纳税金等公共贡献也会受损,进而损害我国经济的发展。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加以分析说明。
(2)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民众对钓鱼岛事件的强烈反应。
(3)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中该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全球环境问题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的消息,让中国网友兴奋不已,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这一金字招牌,将极大地扩大莫言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将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助推作用,从而形成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子品牌,有利于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以下是网络上网友对莫言获奖原因的分析:
“莫言的获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今后会让中国文坛拥有更多憧憬和遐想.”
“了解国外大众的需求,让作品被国外读者理解并被需要,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写作要站在人性的高度,放手去写人,超越地域、种族等界限"
“中国元素是制胜法宝,莫言的作品就是以表现家乡人民的生活、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情而征服了诺 奖评委。”
“必须向西方学习,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洋为中用。”
“作品必须被翻译,必须在西方受众中具有认知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有何启示?

微博在中国迅速发展,时时刻刻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微博具有媒体性、大众化等特点。微博问政使政府能更广泛、更直接地听到广大网民的“同期声”。微博既可以有效地对权力进行监督,也可以传播失时、低俗的信息,是把“双刃剑”。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文化建设应该如何正确发挥微博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年份
指标
私人轿车保有量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2004
2006
2008
2010
2011
600
1149
1947
3443
4322
16.0
20.9
30.1
39.8
47.1
6179
7668
10271
14394
16241
5.62
6.70
6.31
7.54
10.40


材料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十年国民经济的变化情况(2002——2011)

比较项目
年均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总量
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及位次
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
基本情况
10.7%
由10万亿到40万亿
由4.4%到10%
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超过20%,高于美国

材料二中国经济十年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情况(2002——2011)

比较项目
人均收入(元)
恩格尔系数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2002年
7500
2500
37.7%
46.2%
2011年
19118
6194
36.3%
40.4%


注:近几年住房、汽车等大额家庭消费进入普及阶段,教育、医疗、通信、旅游、文化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材料三 1990年——2010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1.7%上升到12.9%,企业资本收益从34.9%上升到42.1%。而居民劳动报酬从53.4%下降到45%。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左右;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与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为2007年的23倍。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出什么经济现象,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反映的问题,请你为国家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建言献策。(8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一:

注:①据有关专家预计在人均GDP达到2万至 2.5万美元时会迎来CO2排放量下降拐点;
②2012年中国人均GDP约为6141美元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月12日统计)

注:我国很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截至2013年1月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材料二:2013年到了《环保规划》的中期, 2013年2月19日,环保部确定将对包括19个省(区、市)的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内的重点控制区,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业及燃煤工业锅炉的新建项目。同时受“美丽中国”概念的影响,各项政策将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使该行业成为政策扶持的重点行业。每年预算安排充足的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保企业技术创新、集聚发展、晋升资质、行业交流和对外宣传等项目。
材料三: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l)描述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3)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