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组西方思想家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评价
伏尔泰(1694-1778):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我们不能象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魁奈(1694 -1774,法国经济学家):“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没有人能否认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是已知的人口最稠密而又最繁荣的王国。”“胜过欧洲最文明的国家。”
霍尔巴赫(1723 -1789,法国哲学家):“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道德成为一切合理人们唯一的宗教,因之道德科学之进一步的研究,遂成为获得职务或立身致仕的唯一法门”。所以“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分别摘自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和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徐继畲(1795—1873)《瀛寰志略》
(1)材料一中伏尔泰所言的“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和霍尔巴赫所言的“唯一的宗教”实质上是指同一事物,它最可能是指什么?
(2)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伏尔泰所说的“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这一观点?
(3)材料一西方学者对中国及中国文化大加赞赏,而材料二中国早期维新派却赞赏美国总统华盛顿及美国的社会制度。对他们的这种赞赏,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解。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6年11月初,张学良就“停止内战,团结扰日”一事征询杨虎城的意见,杨向张明确提出“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张猛一听闻之下,极为愕然,沉默不语。可见“兵谏”发动之事,杨应走主倡者。蒋介石后来也说,西安事变的发生“最出人预料的一点,就是其主动者,实是张学良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者,则为杨虎城”。杨虎城是一个敢作敢为而又深谋远虑之人,他的“捉蒋”主张,不会是不加考虑就提出的,而是基于他多年来对蒋的长期观察和反复考虑才提出的。他说:“捉活蒋介石,还得放活蒋介石,杀是不能杀的,放是一定要放的”。“但绝不能轻信所谓人格‘担保’,必须抓到蒋介石的辫子,才能使他有所顾忌而不至于自食其言乃至回头来打击报复。”……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抗日大局都是不利的。难能可贵的是杨顾全大局,后来在周恩来的劝说下,表示“既然张副司令同中共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程莉、王晓丹《杨虎城的个性与西安事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虎城提出“兵谏”的历史背景及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虎城。(7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6年5月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想把英国皇家海军诱入圈套。他的诱饵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由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他推论,英国人是不会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偷袭的。舍尔指挥的公海舰队的全郑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后跟踪着。如果英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后就转舵,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大舰队的射程内。
材料二历时12个小时的海战,英方搜失战舰14艘,价亡6800余人;德方损失战舰11艘,伤亡3100余人。《纽约时报》报道:“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
一一《影响世界历史的21场经典海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德兰海战爆发的主要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的理解。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的原因。(11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学者阮炜在《关于“暴民政治”、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中指出:至于美国,从清教徒移居到新大陆起,便存在着一种殖民社团自治的传统,这里面虽可能也有一些威权成分,但集体投票是极为重要的决策方式……倒是赢得独立战争及制定宪法以后,美国地方自治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节制。为了“合众国”的共同利益,地方政治体现在不得不向中央政府让渡权力。十三个独立的州,这时得向联郑政府交出一些可谓主权的重要权力……
——苏新连(浅谈清教主义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富人的反民主的巨大阴谋,因为分权制衡原则是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力,制衡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
——阮炜《雅典民主的真相》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民主制度有何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8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理由。.(7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太后摄玫(公元982年~1009年)后由于与宋(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战事多,每次战争都俘获大批人口,但这时萧太后对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官户奴隶而是依其原来的生活习俗设置新的部族,使其成为平民。把原来属于奴隶身份的“头下户”,改变成具有农奴性质的“二税户”,采取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使奴隶成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据不完全统计,萧太后摄政的二十七年里,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达三十次之多。采用移民、招幕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借以扩大耕地面积,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按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免赋年限最长达十年。“贫民”则另给以耕牛、谷种,还派出有经脸的农师传授耕植知识。萧太后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她还亲自“观稼”,遣使劝农,如命唐古(耶律唐古)“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是岁大熟。明年,移屯镇州,凡十四稔,积累数十万斛,斗米数钱”。
——摘编自张宏、刘延丽《浅析辽期萧太后的治国方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萧太后的改革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萧太后的改革对当时辽国产生的影响。(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王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
1851年
1855年
1913年
在校大学生
12400人
16760人
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表2 1801年王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个)
198
219
356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联郑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郑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6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3分)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