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
|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
|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
|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能源动力不同 | B.构成材料不同 |
| C.交通工具不同 | D.机械特色不同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C.中共十四大 | D.中共十五大 |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一粒米,煮一锅,一个玉米拉一车;高粱秆架电线,座着瓜皮过黄河”,“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都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大跃进”运动 |
| C.土地改革运动 | D.“文化大革命”运动 |
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
|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
|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
|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