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底到192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中国共产党基本形成 |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 D.毛泽东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 )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 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
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 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 |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重要力量 |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政策 |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在宋代曾依次担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要职,他分别执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
A.大规模直接救济 | 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 |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