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
A.人口快速增长 | B.电力工业发展最迅速 |
C.电力工业是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 | D.工业发展催生了人口调查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这种认识是出于苏联在农村实施了
A.余粮征集制 | B.固定粮食税 |
C.农业集体化 | D.大规模垦荒 |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史实能直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限制盲目生产 | B.规定最低工资 |
C.整顿财政金融 | D.调整农业生产 |
下图为《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第二个历史时期商办资本迅速增长得益于
A.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 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
C.洋务企业的不断发展 | D.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
工业革命后,酒吧、咖啡馆成为流行的小型聚会和休闲解闷场所,歌剧、舞剧、马戏、杂技和舞会等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娱活动。这表明工业革命后
A.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 |
B.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社会关系变化 |
C.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日益普及 |
D.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提高 |
清朝文人管同(1780—1831)在其著作《禁用洋货议》写到:“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其言论说明了
A.鸦片战争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
B.洋货输入使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
C.清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
D.清朝文人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