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力学及牛顿的工作方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经典,它实现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第一次综合.你知道牛顿伟大贡献的精髓在哪里吗?
(1)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式是
U+
n→
Ba+
Kr+3
n.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 |
| B.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
| C.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 |
| D.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
(2)如图所示,在高为h=5 m的平台右边缘上,放着一个质量M=3 kg的铁块,现有一质量为m=1 kg的钢球以v0=10 m/s的水平速度与铁块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正碰后被反弹,落地点距离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x=2 m.已知铁块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已知平台足够长,求铁块在平台上滑行的距离l(不计空气阻力,铁块和钢球都看成质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2)如图所示,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和C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度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黏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1)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γ射线是原子由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
| B.居里夫妇最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
| C.原子核中的质子靠核力来抗衡相互之间的库仑斥力而使核子紧紧地束缚在一起 |
| D.结合能所对应的质量等于把原子核完全分解为核子后所有核子的总质量减去该原子核的质量 |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碰撞过程,第一次单独让小球a从斜槽某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地点为P,第二次让小球a从同一位置释放后与静止在斜槽末端的小球b发生碰撞.a、b球的落地点分别是M、N,各点与O的距离如图;该同学改变小球a的释放位置重复上述操作.由于某种原因他只测得了a球的落地点P′、M′到O的距离分别是22.0 cm、10.0 cm.求b球的落地点N′到O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下表面涂有反射物质,一束与上表面成30
入射的光线,在右端垂直标尺上形成了A、B两个光斑,A、B间距为4cm,已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画出形成两光斑的光路图,并求此玻璃砖的厚度d.
在倾角
的斜面上,一条质量不计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绕过一质量m=3kg、中间有一圈凹槽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
的力F拉住,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不计一切摩擦,求拉力F和斜面对圆柱体的弹力FN的大小。(g=10m/s2,sin37°=0.6,cos37°=0.8)
某同学分析过程如下:将拉力F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
沿斜面方向:Fcosβ=mgsinα(1),沿垂直于斜面方向:Fsinβ+FN=mgcosα(2)。
问:你认为上述分析过程正确吗?若正确,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求出F及FN的大小;若不正确,指明错误之处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