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如图所示,其近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439 km和2 384 km,则( ).
| A.卫星在M点的势能大于N点的势能 |
| B.卫星在M点的角速度小于N点的角速度 |
| C.卫星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N点的加速度 |
| D.卫星在N点的速度大于7.9 km/s |
如图所示,用同样材料制成的一个轨道,AB段为
圆弧,半径为R,水平放置的BC段长度也为R.一小物块质量为m,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为μ,当它从轨道顶端A由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C点静止.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 A.μmgR | B.![]() |
C.mgR(1﹣μ) | D.![]() |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探月成为同学们的热门话题.一位同学为了测算卫星在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测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便可测算出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按这位同学的方案,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为()
A.![]() |
B.![]() |
C.![]() |
D.![]() |
“嫦娥三号”探测器环绕月球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如果轨道半径r变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速度变小 | B.角速度变大 |
| C.向心加速度变大 | D.周期变小 |
如图所示,为现代人在实验室所做的伽利略斜面实验的频闪照片的组合图.实验中把小球从左侧斜面的某个位置由静止释放,它将冲上右侧斜面,频闪照片显示小球在右侧斜面运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依次减小;如果右侧斜面变成水平,频闪照片显示小球在右侧斜面运动过程中相邻的两小球间的距离几乎相等.对于这个实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球冲上右侧斜面后做减速运动,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正确的 |
| B.小球最终也会在右侧水平面上停下来,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正确的 |
| C.因为没有绝对光滑的斜面或者平面,所以伽利略提出的“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是荒谬可笑的 |
| D.上述实验表明“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是正确的 |
一快艇从离岸边100m远的河流中央向岸边行驶.已知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图象如(图甲)所示;河中各处水流速度相同,且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A.快艇的运动轨迹一定为直线 |
| B.快艇的运动轨迹可能为直线,也可能为曲线 |
| C.快艇最快到达岸边,所用的时间为20s |
| D.快艇最快到达岸边,经过的位移为100m |